经过正通顺街,双眼井石碑豁然矗立,这里一定是有故事的地方。于是收集资料,研究一下这口双眼井。
据《成都地名掌故》记载,此街原有“古佛庵”,名为“古佛庵街”。街西端北侧有双眼井,可供两人同时汲水,昔日附近居民生活用水均赖此井,故人们又称该地为“双眼井”。辛亥革命后,改名为“正通顺街”,与东、北、横通顺街三街相通,寓“通达顺畅”之意。
双眼井早年原是这里一座新开寺寺庙内之古井,后寺庙拆毁,桑海变故,如今就演变在这街沿边上了。双眼井何时修建已经无从考证,据专家根据其形制的推断,双眼井应该为宋代所建,距今亦有一千年历史了。
上世纪二、三十年代,著名文学巨匠、人民作家巴金的故居就在成都北门内的正通顺街上,
巴金曾说过:“只要双眼井在,我就可以找到童年的足迹。”